醫院新聞
醫院是“生與死”交鋒的戰場,醫護人員每日都要與死神爭分奪秒,與病魔斗智斗勇。近日,在我院急診科、心血管科、重癥醫學科,呼吸科,上演了扣人心弦的一幕,醫護人員成功救治了一例爆發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的極危重患者。
翁某,44歲,是一名外賣配送員,入院前10天出現“感冒”癥狀,為了養家糊口,他并沒有把這次感冒放在心上,依然為生活奔跑。短短幾天后,翁某癥狀逐漸加重,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到我院急診科就診。經檢查,翁某各項檢驗指標明顯升高,被立即轉至我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療。
入院幾個小時內,翁某病情迅速進展,心臟收縮極其微弱,循環塌陷,只能依靠大劑量升壓藥物維持血壓,超聲提示心臟射血分數僅為正常的15%,隨時可能心臟、呼吸驟停。重癥醫學科緊急會診后,立即進行了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床旁實時超聲提示,患者心臟衰竭仍在進一步加重,血壓難以測出,生命垂危。李紅艷主任帶領團隊進行全面評估,判斷需要立即行ECMO(體外膜肺氧合)治療。在征得家屬同意后,搶救工作有序開展,團隊成員以最快速度攜帶ECMO設備及所需用物趕往心血管科,在床旁進行置管、VA-ECMO上機。暗紅色的血液在ECMO轉動下,轉為鮮紅,患者生命征逐漸平穩,隨后被安全轉運至ICU繼續治療。這也是我院第一例在普通病房緊急床旁置管、上機再執行轉運的案例。
上機只是第一步,患者身上還有因為心臟泵功能衰竭及免疫功能極度低下導致的肝腎功能衰竭、侵襲性曲霉菌、吸入性肺炎等一個個“炸彈”,都需要排除。醫護團隊全天候對患者進行呼吸支持、循環評估、臟器功能保護、鎮痛、鎮靜、抗凝管理、原發病治療、康復治療、營養支持等等,每一項環節嚴格把控,攻克一個個難關,僅僅48小時就成功撤除了CRRT治療,96小時各項指標達到ECMO撤機標準,并成功撤機拔管。經過全科醫護人員的努力,在祖國生日來臨之際,翁某拔除了氣管導管,也迎來了自己的新生,他豎著大拇指對在場的醫護人員說,謝謝你們,給我第二次生命!
歷經17天,翁某各項指標進一步改善,現已轉至普通病房繼續治療,為出院做準備。
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牢記總書記囑托,“人民醫院為人民”,不懈努力,精益求精,守護百姓的健康!
科普時間 :ECMO
ECMO即體外膜肺氧合,其核心部分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臟),主要用于對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以維持患者生命。它能夠在一定時間內,讓心肺得以充分的“休息”,為心肺功能的恢復贏得寶貴的時間窗口,使得原本救治困難的危重癥患者得以重生。我院重癥醫學科近年來在李紅艷主任帶領下開展多例ECMO治療。高齡患者林阿姨(77歲),因新冠病毒感染致重癥肺炎,出現重度ARDS(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氧合指數小于50,生命垂危,也依靠ECMO重新回歸正常生活。
(林阿姨肺部CT對比)
(翁某家屬贈送錦旗)
科普時間 :病毒性心肌炎
為什么一個感冒也能要命?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癥病變。輕者可無癥狀,重者可出現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猝死。感冒是一種常見病,并不會總是并發心肌炎。感冒引發心肌炎,其原因可能和受到寒涼刺激、感冒期間心臟過度勞累、機體缺乏營養物質等因素有關,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心肌的抗病能力大幅度降低,導致感冒病毒趁虛而入,進而引發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常在發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表現為發熱、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繼而出現心悸、胸悶、胸痛或心前區隱痛、頭暈、呼吸困難、水腫。極少數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而一旦出現,則死亡率可達80%。
醫生提示:預防病毒性心肌炎首先要預防感冒,最佳方式就是鍛煉身體、起居有常、飲食調理以及情志調理,同時注意每年定期打流感疫苗,一旦出現上述癥狀,要及時就醫,切莫大意。